夜雨叹

朔风吹雨西北来,南山昼晦夜不开。寒声悲凄杂霰落,暮色黯惨兼云回。

仰窥箕斗不辨影,俯眺八极弥黄埃。群鸡啁啾登树语,城角断续馀音哀。

此时野人正愁郁,短漏颇柰铜龙催。残灯微明鼠上下,兀坐自画炉中灰。

北漠群胡践边垒,西江狂贼生祸胎。主上动色念沟壑,何况司马诸行台。

长星流天火堕地,荧惑扰纪何为哉。去年三吴遭赤旱,万户鬻子无遗孩。

今年州司索官帑,肉瘠不救疮痍灾。空田苍茫飞鸟尽,野水震荡惊鳞摧。

备民谁继子产智,足国正望夷吾才。龙鸣剑匣壮士老,黄金台古空崔嵬。

海内故人掩关坐,尺书累岁谁为裁。阳春何时动群蛰,九域浩荡扬风雷。

江河倒洗皇路净,台省洞达无嫌猜。花明草媚日杲杲,男耕女织天恢恢。

野人多病有归处,养鸡牧豕王城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民生凋敝的乱世图景,表达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变革的期盼。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环境渲染(前八句)
用"朔风""夜雨""寒声""暮色"等意象,营造出压抑昏暗的氛围。连鸡都反常地蹲在树上叫,暗示世道异常。这些自然景象的异常描写,实际暗喻社会动荡。

2. 民生疾苦(中间部分)
- 战乱:"北漠群胡""西江狂贼"指边境战事不断
- 天灾:去年大旱导致百姓卖儿卖女,今年官府还在催税
- 腐败:朝廷官员无能,像"子产""夷吾"这样的治国能人难觅
用"肉瘠不救疮痍""野水震荡"等生动比喻,展现百姓瘦骨嶙峋、生活支离破碎的惨状。

3. 人才困境
"龙鸣剑匣""黄金台"两句说壮士老去、人才不被重用,暗示朝廷埋没贤能。朋友们都闭门不出,连书信往来都中断了,反映知识分子对时局的失望。

4. 理想愿景(最后六句)
诗人期盼一场如"阳春风雷"般的变革,幻想变革后的美好图景:政治清明(皇路净)、官场廉洁(无嫌猜)、百姓安居乐业(男耕女织),连自己这样的隐士也能重回城市生活。用"花明草媚""天恢恢"等明媚意象与开头形成强烈对比。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诗人将个人愁绪("兀坐自画炉中灰")与天下苍生的命运紧密相连。他像纪录片导演般,先给特写镜头(雨中鸡鸣、灯下老鼠),再拉远展现社会全景(战乱、饥荒、腐败),最后用浪漫笔法勾勒理想蓝图。这种由小见大、虚实结合的写法,让沉重的社会批判透着诗意的光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