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口阻风

伸脚篷窗西日移,打头芦渚北风吹。
沿城路僻多蚊蚋,到夏江深少蛤蜊。
山色杳冥归谢眺,笛声惆怅忆桓伊。
颓年自笑沧洲客,破浪那能万里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在江边停船避风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壮志未酬的自嘲。

前四句写实景:老人伸脚靠在船窗边,看着太阳西沉;北风吹过芦苇荡,拍打着船头。沿着偏僻的城墙小路蚊虫很多,夏日江水虽深却少见蛤蜊。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江南夏日的真实场景,也暗示了环境的荒凉寂寞。

后四句转入抒情:远处山色朦胧,让他想起南朝诗人谢眺笔下美景;听到忧伤的笛声,又回忆起东晋音乐家桓伊的《梅花三弄》。最后两句是自嘲:年老体衰的自己就像隐居水边的闲人,哪还能实现乘风破浪的远大抱负呢?

全诗妙在将日常景物与历史典故自然融合,通过"西日移""北风吹"等意象暗示人生暮年,用"蚊蚋""少蛤蜊"等细节反映处境艰难,最后用谢眺、桓伊的典故反衬自己的失意。老人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通过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特别能引发普通人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