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军东山飞步亭和大守霍和卿韵

杏花岩左斸东岩,驱使淮山指顾间。
招信上流总奔赴,僧伽孤塔政弯环。
今来古往空陈迹,远草斜阳秪惨颜。
走马看山真懡罹,忙中拾得片时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盱眙东山飞步亭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对比,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前四句写景:诗人在杏花岩东侧开辟山路,眼前淮河两岸的山峦仿佛听他指挥。招信(古地名)的水流奔腾不息,僧伽塔孤独矗立,周围山势蜿蜒。这些描写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和人文古迹。

后四句抒情:诗人感叹古今变迁,昔日的繁华已成陈迹,只有野草在夕阳下显得凄凉。他匆匆骑马看山,内心充满迷茫("懡罹"指惶惑不安),只能在忙碌中偷得片刻闲暇来欣赏风景。

全诗通过"今来古往"与"远草斜阳"的对比,突出历史沧桑感;用"走马看山"的匆忙反衬"片时间"的珍贵,暗示现代人也能共鸣的困境:在快节奏生活中,我们是否错过了身边的风景?诗中淮山、孤塔等意象既真实又富有象征意义,传递出对永恒与短暂、忙碌与闲适的思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