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修行者脱离尘世、追求长生仙道的心路历程,语言直白却充满超脱的意境美。
上片用"早离火院"比喻果断离开纷扰的世俗生活,"一家攀恋"指抛下对亲情家庭的牵绊。后两句展现新生活状态:像闲云野鹤般自由,在山水间获得真正的平静快乐。这里的"水云"既是实景描写,也象征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下片转入修行主题。"长生煅炼"指道家炼丹求长生的修炼,"上仙亲眷"用拟人手法把成仙说得如同获得尊贵身份。最后两句最有意境:在幽深的碧潭中探寻玄机(暗指修炼内丹),直到看见潭中倒映的圆月——这个画面既是对修炼场景的诗意呈现,也暗喻修行圆满的境界。
全词妙在将抽象的修行过程转化为具象的自然意象:火院与水云对比,碧潭与圆月呼应,用看得见的景物表达看不见的心灵蜕变。虽然讲的是道家思想,但通过"乐安然""月团圆"这样生活化的表达,让普通人也能感受到超脱尘俗的宁静之美。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