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垞招游白云观同钱鸥舫王令贻魏水村严宝仍吴震一分韵二首 其二

燕丘吾旧到,逐伴记新春。
羽帐千年蜕,虚堂四壁尘。
名山游已晚,遗迹访初真。
欲补儒仙传,欣逢好事人(得春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白云观时创作的一首作品。白云观是中国古代道教的重要道观之一,诗人曾经多次游览过这个地方。这次再次游览,诗人邀请了几个朋友一起去,他们一起体验春天的美好时光。

诗的前四句描述了白云观的历史和现状。诗人提到了“羽帐千年蜕”,这里是指白云观中曾经存在的道教活动中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曾经的辉煌已经成为了历史。而“虚堂四壁尘”则描述了现今白云观的景象,这里显得有些荒凉,四壁上积满了灰尘,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表达了游览名山时的感慨。“名山游已晚”是说游览名山的时间已经晚了, possibly 意味着错过了最佳的时机;“遗迹访初真”则是说来这里是为了寻找那些最初的、最真实的道教文化和精神。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记录道教历史的愿望:“欲补儒仙传,欣逢好事人”。诗人希望有人能够整理和记录道教的典籍和历史,而且他很高兴能够遇到像自己这样热心的人来共同完成这个任务。这里的“好事人”指的是那些对道教文化有兴趣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人。

整首诗描绘了一次春天游览白云观的经历,通过描述白云观内的场景和感慨,诗人传达了对道教文化历史的尊重和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渴望。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