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

自笑今年未得归,酒樽诗卷欲何依。呼僮向晓牵长辔,觅妪先冬绽故衣。

黄耳不来江表信,白头终念故山薇。无因化作随阳雁,一逐西风笠泽飞。

现代解析

这首诗《自笑》通过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第一句“自笑今年未得归”,诗人苦笑自己今年又没能回家。“自笑”不是真的开心,而是一种无奈和自嘲。

“酒樽诗卷欲何依”,诗人借酒消愁,写诗排遣寂寞,但酒和诗都无法真正安慰他,反而更显得孤独。

“呼僮向晓牵长辔,觅妪先冬绽故衣”,这两句写日常琐事:天还没亮就叫仆人备马出门,冬天还没到就找老妇人缝补旧衣服。这些细节说明诗人生活拮据,也暗示他漂泊在外,事事都要自己操心。

“黄耳不来江表信,白头终念故山薇”,诗人感叹没有收到家乡的消息(“黄耳”代指家书),年纪大了却依然惦记着故乡的野菜(“薇”代指家乡的简单生活)。这里既有对家人的牵挂,也有对平淡安稳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无因化作随阳雁,一逐西风笠泽飞”,诗人幻想自己能变成大雁,随着秋风飞回故乡(“笠泽”指诗人的家乡)。这种想象既浪漫又心酸,因为他知道自己无法轻易回去,只能借幻想寄托乡愁。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日常小事和生动的比喻,把游子的无奈、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没有刻意渲染悲伤,而是用自嘲和淡淡的幽默,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他内心的苦涩和坚韧。

顾炎武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