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热闹的聚会,但暗含对世俗生活的调侃和对自我追求的坚持。
前半段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宴会狂欢:人们弹奏着名贵乐器(鹍弦铁板),看着歌舞表演(白面青娥),吃着烤全羊(食羔以七),用大盆喝酒。但笔锋一转说"刀鲚吃腻了何必追求河豚",暗示物质享受终会让人厌倦。
中间四句突然转向思想讨论:儒家太迂腐,墨家太节俭,你们争论尧舜是非的样子很好笑。最后用"请入裈里"(裈是古代内裤)这个粗俗比喻,讽刺这些争论毫无意义。
结尾表明人生态度:读书没成就,修仙也没效果,但就像小老鼠满足于小肚子、鹪鹩满足于一根树枝,我就要按照自己的喜好活着。这种"知足常乐+坚持自我"的态度,在热闹的宴会描写后显得格外清醒。
全诗妙在先用欢宴场景吊起读者兴趣,然后突然泼冷水,最后给出超脱的生活答案,就像先给你看朋友圈里的奢华派对,再说"这些都没意思,做自己最重要"。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