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六首

明月如幽人,邈有出世姿。
吾欲从之游,开门曳藤枝。
得酒袖自举,赏此一段奇。
人生要行乐,戚戚竟何为。
君看李太白,高风谢尘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向往自由、超脱世俗的浪漫情怀,核心思想是"人生短暂,不如活得洒脱"。

前四句用明月比喻清高的隐士,说它有着超然世外的气质。诗人被这种气质吸引,想追随明月而去,于是开门拄着藤杖准备出发。这里"曳藤枝"的细节很生动,就像我们现代人出门随手抓件外套一样自然。

中间四句写诗人自得其乐的场景:随手举起酒杯,独自欣赏这份难得的雅兴。他认为人生就该及时行乐,整天愁眉苦脸有什么意思呢?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也很前卫,像在劝人"别太卷了,要学会享受生活"。

最后两句搬出李白当榜样,说你看人家李白多潇洒,像阵自由的风一样不受世俗束缚。这里用历史名人作证,增强了说服力,就像现在说"你看某某成功人士都这样做"。

全诗的魅力在于把抽象的人生哲理写得特别具象:明月、藤杖、举杯这些日常事物,组合起来就传递出"活得通透"的生活智慧。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开门、喝酒、看月亮)说出了最深刻的道理,这种"大道至简"的表达方式,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诗歌的力量。

李若水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为元城尉,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