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退隐闲居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比和自然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反思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首联“閒居谁似我,退迹理难过”直接点题:像我这样真正闲居的人很少,而退出名利场后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这里用“退迹”暗示了作者曾经身处繁华,如今选择归隐,但适应这种转变需要心理调适。
颔联“要势危身早,浮荣败德多”是作者的人生感悟:追逐权势会早早危及自身,虚浮的荣耀更容易让人道德败坏。这两句像格言一样,用直白的语言道出了官场险恶和名利对人性的腐蚀。
颈联“雨催虫出穴,寒逼鸟移窠”转向自然描写:春雨催促虫子钻出地洞,寒意逼迫鸟儿搬家。这里用虫鸟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暗喻人在世俗压力下的被动处境,同时为尾联的荒芜景象做铺垫。
尾联“野径无人剪,疏窗入薜萝”描绘居所环境:野外小路无人修剪,稀疏的窗框爬满藤蔓。这些意象既表现隐居地的荒僻,也暗示了主人远离尘嚣的心境。薜萝作为野生植物,象征着不受约束的自然生长状态。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感:不美化隐居生活,承认“退迹理难过”;不故作清高,直指“浮荣败德多”。作者用虫子、野鸟、藤蔓这些平凡事物,让读者感受到一个卸下伪装、回归本真的生命状态。诗中那种看透名利后的清醒,和甘于寂寞的坦然,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依然能引起共鸣。
释延寿
释延寿(九○四~九七五),俗姓王,字仲玄(又作冲玄、冲立),号抱一子。馀杭(今浙江杭州)人。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时,弃吏出家。初礼龙册寺翠岩参禅师,寻谒天台山德韶国师,德韶一见而深器之。先住明州雪窦山。太祖建隆元年(九六○),吴越王钱俶请入居灵隐山新寺。明年,迁永明寺,居十五载。著述颇丰,有诗偈赋咏凡千万言,流播海外。高丽国王遣使赍书,叙弟子之礼。开宝八年卒,年七十二。赐号智觉禅师。徽宗崇宁间追谥宗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