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钟祥舟行至江夏
日来五百里,书生偃乘传。
揽物襟宇开,盘餐累州县。
兹返只一舠,东流水如箭。
晨兴芦渚炊,昏泊柁楼膳。
往见鼍衣曝,亦惊鱼鬣扇。
柴门都水际,槐柳开茅院。
荆楚重岁时,大堤耀钗钏。
回首郢中雪,巳成岩际电。
薄言就夙好,旧垒志归燕。
无喟行役劳,空江数云片。
揽物襟宇开,盘餐累州县。
兹返只一舠,东流水如箭。
晨兴芦渚炊,昏泊柁楼膳。
往见鼍衣曝,亦惊鱼鬣扇。
柴门都水际,槐柳开茅院。
荆楚重岁时,大堤耀钗钏。
回首郢中雪,巳成岩际电。
薄言就夙好,旧垒志归燕。
无喟行役劳,空江数云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从钟祥到江夏(今武汉)的旅途见闻,展现了江汉平原的水乡风光和人情风貌。
开头四句写出发时的场景:书生坐着官府的驿车(乘传)轻松赶路,沿途州县殷勤招待,展现了文人出行的体面。接着笔锋一转,返程时却只乘一叶小舟顺流而下,通过对比突显了归途的简朴。
中间八句生动记录了航程中的细节:清晨在芦苇荡生火做饭,傍晚在船尾甲板用餐;看见晒背的鳄鱼(鼍衣)和扇动鱼鳍的游鱼;岸边是临水的柴门小院,槐柳掩映着茅屋。特别提到荆楚地区重视节庆,大堤上可见盛装女子(钗钏指代),这些画面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江汉民俗画卷。
最后六句抒发感慨:回望郢都(钟祥)的雪景已如闪电般遥远,暗喻时光飞逝;以归巢的燕子自比,表达对故土的眷恋。结尾处豁达地表示不必感叹旅途劳顿,只需静看江天云卷云舒,体现了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全诗以白描手法展现水乡风情,既有"鳄鱼晒背"、"鱼鳍如扇"的奇趣观察,又有"槐柳茅院"、"大堤钗钏"的生活气息,最后归于淡泊超脱的心境,展现了古代文人旅行记趣的典型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