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曹溪①
秋清低树晚含霜⑴,乘兴同过选佛场。
面北袈裟方丈地⑵,天南炎海一津梁。
玄探优钵拈花晚,茗啜灵泉引锡长⑶。
自爱浮生閒半日⑷,前途底事却消忙⑸。
⑵ 此句,《岭南五朝诗选》卷五、《粤东诗海》卷四五作“岭北宝林今法界”。
⑶ 此二句,《岭南五朝诗选》卷五、《粤东诗海》卷四五作“谈深夜月怜衣薄,坐酌秋泉引兴长”。
⑷ 爱,《岭南五朝诗选》卷五、《粤东诗海》卷四五作“觉”。
面北袈裟方丈地⑵,天南炎海一津梁。
玄探优钵拈花晚,茗啜灵泉引锡长⑶。
自爱浮生閒半日⑷,前途底事却消忙⑸。
⑵ 此句,《岭南五朝诗选》卷五、《粤东诗海》卷四五作“岭北宝林今法界”。
⑶ 此二句,《岭南五朝诗选》卷五、《粤东诗海》卷四五作“谈深夜月怜衣薄,坐酌秋泉引兴长”。
⑷ 爱,《岭南五朝诗选》卷五、《粤东诗海》卷四五作“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秋天到曹溪(位于广东曲江区,著名的佛教圣地)的探访之旅。诗人以轻松愉快的笔调,描述了一个充满禅意和自然美的画面。
首句“秋清低树晚含霜”,写秋天的清冷,天空明净,树梢低垂,夜晚露出了淡淡的霜意。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一种清冷、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乘兴同过选佛场”,意思是说他们怀着兴致一同前往曹溪,这个“选佛场”指的是寺庙,曹溪寺是禅宗六祖惠能立道的圣地,可以说是“选佛”的地方。这里的“古道热肠”既可以理解为游览名胜的兴趣,也可以理解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
接着,“面北袈裟方丈地,天南炎海一津梁”,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圣地的崇敬之情。方丈地指的是寺庙的禅师居住的地方,这里的“方丈”是高僧的意思,诗人认为曹溪寺这里就是佛教的“中心”。而“天南炎海”指的是南方炎热的地方,这里的“炎海”比喻南方炎热的气候,而“一津梁”则是比喻曹溪寺是南方向导,帮助人们在精神上找到正确的道路。
再来看后面的两句,“玄探优钵拈花晚,茗啜灵泉引锡长”,“优钵”是莲花的一种,这里比喻佛法的高深和美丽,说明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佛法的深邃和美好。“灵泉”指的是寺庙中清澈的泉水,喝了这种泉水可以使人精神焕发。“引锡长”中的“锡”是指和尚的锡杖,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沉浸在佛学的探讨中,仿佛在饮用了这种神圣的泉水后,精神更加饱满,思考更加深入。
最后两句,“自爱浮生閒半日,前途底事却消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享受当下的心态。“浮生”是指人生,诗人感叹半日的闲暇时光多么珍贵,而“底事却消忙”则意味着他觉得在这里可以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和忙碌,享受宁静和安详。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色描写和富有禅意的对话,传达了诗人对佛教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