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好事不如无。
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好事不如无。
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住,好事不如无(宋正受《嘉泰普灯录》卷一三)。

现代解析

这首《偈》用简单重复的句式,传递了一个深刻的禅宗思想:执着追求"好事"反而会成为负担。全诗分三个层次展开:

1. 对过去修行者的总结:
说历代成佛者("诸如来")虽然通过修行获得了成就,但最后发现刻意追求"好事"(功德、境界)反而多余。就像我们拼命追求某个目标,达成后可能发现不过如此。

2. 对当下修行者的观察:
现在的修行者("诸菩萨")虽然各自悟道,进入澄明境界,但诗中再次强调:太在意这种"开悟"的状态本身也是执着。好比有人整天炫耀自己心态好,反而证明他还在在意"心态"这件事。

3. 对后来者的建议:
告诉未来修行人应该保持平常心,用"好事不如无"的态度生活。就像我们做事情,不刻意追求结果,反而更容易做好。

最妙的是重复三遍的"好事不如无",像敲木鱼一样提醒我们:
- 不要被"修行""开悟"这些概念束缚
- 真正的境界是连"境界"都不惦记
- 生活就像呼吸,自然就好,不用总想着"我在呼吸"

这种思想对现代人也有启发:我们总在追逐更好的工作、更多的财富、更高的成就,但往往越追逐越焦虑。这首诗告诉我们:放下对"好"的执着,专注当下,反而可能活得更自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