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诗僧保暹师
天文悬日月,地文丽山川。
人文粲六经,四术诗其先。
仲尼既云删,炳然列风雅。
厥旨幽且微,受之唯子夏。
邈矣千百年,时有知诗者。
卓尔保暹师,生于宋天下。
内明卜商道,外减骚人价。
凿彼淳粹源,清辞竞流泻。
放意尚幽远,立言忌妖虫。
旨哉天目集,四海争传寫。
上以裨王化,下以正人伦,
驱邪俾归正,躯浇使还淳。
天未丧斯文,清风千古振。
人文粲六经,四术诗其先。
仲尼既云删,炳然列风雅。
厥旨幽且微,受之唯子夏。
邈矣千百年,时有知诗者。
卓尔保暹师,生于宋天下。
内明卜商道,外减骚人价。
凿彼淳粹源,清辞竞流泻。
放意尚幽远,立言忌妖虫。
旨哉天目集,四海争传寫。
上以裨王化,下以正人伦,
驱邪俾归正,躯浇使还淳。
天未丧斯文,清风千古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赞美宋代诗僧保暹的,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可以这样理解:
开头用"天文""地文""人文"三个排比,说日月星辰是天上的文章,山川河流是大地的文章,而人类文明中最灿烂的是"六经"(儒家经典),其中诗歌又是排在第一位的。这里把诗歌抬到了很高的地位。
接着讲孔子删改过《诗经》,让《风》《雅》这些诗歌篇章更加光彩夺目。但《诗经》的内涵很深奥,只有子夏(孔子的学生)真正懂得。这是为后面夸保暹做铺垫——连孔子弟子都难懂的诗,保暹却懂了。
然后直接夸保暹:时隔千百年后,终于又出现真正懂诗的人,就是宋代的保暹大师。他内心明白子夏领悟的诗道(儒家诗学),对外又能超越一般诗人的境界。他像开凿了纯净的泉水源头,让清澈的诗句源源不断流出。
再说保暹的诗歌特点:追求深远意境,反对花里胡哨的文风。他的《天目集》被天下人争相传抄。这些诗对上能辅助君王教化百姓,对下能端正人伦道德,驱散歪风邪气,让社会回归淳朴。
最后升华说:只要传统文化不消亡,保暹这样清高的诗风就会永远流传。全诗通过对比、比喻等手法,把一位诗僧的文学成就和道德影响写得很有气势,展现了儒家"文以载道"的诗歌观。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