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周昉明皇水中射鹿图
开元天子奋神武,一矢成功定寰宇。飞骑营中堕牝鸡,妖星散落纷如雨。
迩来校猎渭城东,姚崇发踪指顾中。马前十论效驱策,君王已贺获隽功。
波涛澒洞真龙立,应见波间老蛟泣。画师盘礡笔有神,千载英姿如昨日。
君不见天宝年来事事非,宫中行乐昼游稀。可怜野鹿衔花去,犹向樽前按舞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玄宗(明皇)在开元盛世时的英武形象,同时暗含对天宝年间国势衰落的感慨。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盛世雄姿(前八句): - 开篇用"一箭定天下"的夸张手法,展现玄宗年轻时平定乱世的魄力。 - 通过"飞骑营中堕牝鸡"的奇特比喻(把射落的敌将比作母鸡),表现军事胜利的轻松。 - 描写玄宗与名相姚崇配合打猎的场景,用"马前十论"显示贤臣辅佐下决策的英明。
2. 画作神韵(中间四句): - 用"真龙立""老蛟泣"的对比,既夸赞画师周昉笔下玄宗的威严,又暗示水中蛟龙(象征潜在威胁)的畏惧。 - "千载英姿"强调画作传神,让历史瞬间永存。
3. 盛世挽歌(最后四句): - 笔锋突转,用"天宝年来事事非"直指安史之乱后的衰败。 - "野鹿衔花"的意象充满讽刺——当年被射猎的鹿,如今反在酒宴上叼走舞衣,暗示玄宗晚年沉溺享乐、权柄旁落。
艺术特色: - 时空跳跃:将开元盛世与天宝衰败压缩在同一画面 - 双重对比:画中英姿与现实颓唐、射鹿与鹿反噬的对比 - 隐喻手法:用"蛟龙泣""野鹿衔花"等意象暗示盛衰因果
核心启示: 通过一幅狩猎图,揭示"创业易守成难"的治国哲理。玄宗从"一箭定乾坤"到"野鹿反噬"的人生轨迹,警示后人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雅琥
琥字正卿,可温人。尝家於衡鄂,登天历第。初名雅古,文宗御笔改为雅琥,授奎章阁参书。至元间,行中书,调选广西静江府同知。比上其名,中书正奏授高邮。时广西多寇盗,而琥母老,即移家归武昌待次。马中丞伯庸作序送之,朝士因各为歌诗以美其行,傅广文与砺有句云:“忽闻除书双及门,老亲白发生颜色。”後历官至福建盐运司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