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举奉常将归东林,出示绮川西溪二赋,辄
绮川亭上凌云赋,人在回仙旧游处。
谁教书剑走长安,荻月霜枫等闲度。
朱门不炙钓竿手,万卷难供折腰具。
偶然把箸忆蓴羹,乞得闲官径呼渡。
江涨桥头有渡船,船头历历东林路。
云烟如画水如天,笑忆红尘问良苦。
我亦吴松一钓舟,蟹舍漂摇几风雨。
因君赋里说江湖,破帽蹇驴明亦去。
鸡犬相闻望可见,鸥鹭同盟心亦许。
相过得得款溪门,雪夜前村听鸣橹。
谁教书剑走长安,荻月霜枫等闲度。
朱门不炙钓竿手,万卷难供折腰具。
偶然把箸忆蓴羹,乞得闲官径呼渡。
江涨桥头有渡船,船头历历东林路。
云烟如画水如天,笑忆红尘问良苦。
我亦吴松一钓舟,蟹舍漂摇几风雨。
因君赋里说江湖,破帽蹇驴明亦去。
鸡犬相闻望可见,鸥鹭同盟心亦许。
相过得得款溪门,雪夜前村听鸣橹。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倪文举要回东林老家,临别前给作者看了两篇描写绮川和西溪的文章,作者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赠别诗。
全诗可以分为三层意思:
1. 人生选择(前八句) - 朋友曾在绮川亭写过凌云壮志的文章,现在却要回到仙人曾经游玩的地方(暗指归隐) - 为什么非要带着文武才华在京城奔波?秋月枫叶这些美景都被白白浪费了 - 富贵人家不会理解钓鱼人的乐趣,读再多书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 偶然吃饭时想起家乡菜,干脆要了个闲职坐船回家
2. 归途美景(中间六句) - 江涨桥头有渡船,船行路线清晰指向东林 - 云烟如画水天一色,可以笑着回忆红尘俗世的烦恼 - 作者联想到自己:我也像吴松江上一叶小舟,在风雨中飘摇的茅屋
3. 相约归隐(最后六句) - 因为朋友文章里提到江湖生活,决定明天就戴破帽骑瘦驴出发 - 能听见鸡犬相闻,与鸥鹭结盟(指隐居生活) - 雪夜去溪边敲门拜访,在前村听摇橹声(想象未来相聚场景)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钓竿手""蓴羹"等家常事物,反对官场生活的束缚 - "云烟如画水如天"等白描写景,画面感极强 - 结尾雪夜听橹的想象,充满生活情趣 - 表达了中国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思想
全诗语言平实如聊天,但把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然的向往、对友情的珍重都写得真切动人,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在仕与隐之间的真实心态。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