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学政沈某联

吾师大节,得司马公一字之诚,生平兼道学儒林,余沈犹沾循吏传;
闽士私评,与宋文正千秋为偶,贱子尤感恩知己,斜阳独吊去思碑。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悼念一位名叫沈某的学政(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长)。作者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恩师的敬仰与怀念。

上联赞美沈老师的品德: 1. "大节"指沈老师高尚的品格,说他像司马光(北宋著名政治家)一样正直诚实。 2. 称赞他既是学问深厚的学者(道学儒林),又是造福百姓的好官(循吏传),死后留下的影响(余沈)仍在造福后人。

下联表达感恩之情: 1. 福建学子们(闽士)私下评价,认为沈老师堪比北宋名臣范仲淹(宋文正)。 2. 作者自称"贱子"表示谦卑,特别感激老师的知遇之恩。 3. 最后用"斜阳独吊"的画面,描绘自己在夕阳下独自凭吊恩师的场景,墓碑上"去思碑"三字暗示老师虽已离去,但永远被学生怀念。

全联通过历史名人作比,既突显逝者的崇高地位,又饱含学生的深切哀思。用"斜阳独吊"这样富有画面感的描写,把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能直观体会到作者对恩师的追思之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