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浏阳县柳仲明致政云居山书院

云居山高三万尺,下插浏江上撞日。
柳下和风百世师,有孙避地来筑室。
奕叶隐居三百年,栽桃种杏今满川。
当家相傅一破砚,此外文字九千卷。
旄头毕方书散亡,维仲明父再耿光。
木叶衣裳野蕨肠,牙签玉轴还堆床。
更於山下起高阁,竹户松窗照林岳。
阁上诸郎夜诵声,太一真人降云鹤。
向来有子中文科,泮宫弹琴咏菁莪。
柝氏门闾人刮目,仲明依旧一渔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书香世家的故事,充满了山水意境和家风传承的温暖。

开篇用夸张手法写云居山高耸入云(三万尺夸张高度),山下是浏江,山上仿佛能碰到太阳,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意境。这里住着柳下惠(春秋贤人)的后代,为躲避战乱来此建屋隐居。

这个家族已经隐居三百年,世代种桃李(象征教书育人),如今满山都是他们栽种的果树。最珍贵的家传是一方破砚台(象征文人风骨)和九千卷藏书,可惜战乱时书籍散失。直到柳仲明这一代重现荣光,他穿着树叶做的衣服(形容简朴),吃着野菜,但身边堆满珍贵书籍(牙签玉轴指书卷)。

柳仲明在山下建起书阁,松竹环绕。夜晚能听到孩子们朗朗读书声,连神仙(太一真人)都乘仙鹤来听。他的儿子考中科举(中文科),在学宫弹琴诵诗(菁莪指培养人才),让整个家族重获尊重。但柳仲明自己依然保持渔夫打扮,不改隐士本色。

全诗通过"破砚-藏书-书阁-读书声"的线索,展现了一个乱世中坚守文化传承的家族。最动人的是最后对比:儿子功成名就,父亲却依然披着蓑衣,体现了真正的文人不在乎外在荣誉,只求内心坚守的精神境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