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柬井桐汪大姊

翠冷黄添逐病容,修眉怯扫黛螺封。
簟痕轻拭流波腻,幔影閒垂曲槛重。
五夜烧镫挑豆蔻,三秋览镜减芙蓉。
披衣小展裁桐叶,撩乱吟情四壁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病后初愈的女子,通过细腻的日常场景展现她虚弱又敏感的心境。

前两句写病容:女子发黄的脸色透着青灰,连画眉的力气都没有,黛螺(画眉工具)被闲置在妆匣里。"逐病容"三字生动表现出病魔缠身的无奈感。

三四句通过生活细节继续刻画:擦拭竹席时发现汗渍像水波般晕开(说明病中多汗),帷幔重重垂落在回廊边(暗示久病卧床)。"轻拭""閒垂"这些动作都显得有气无力。

五六句用对比手法:五更天点灯时还强撑着挑豆蔻(一种药材),但秋天照镜子却发现容颜憔悴如凋谢的芙蓉。这里"烧镫"与"览镜"形成昼夜的时空呼应,突出病中人对容颜变化的敏感。

最后两句最有意境:披衣起身裁桐叶(可能指写信或做手工),却被四面墙的蟋蟀声扰乱了诗兴。"撩乱"二字既写虫鸣嘈杂,也暗示病后心绪不宁。蟋蟀的秋声与"三秋"相呼应,透出淡淡的时光流逝之叹。

全诗像一组电影特写镜头,从病容、汗渍到灯影、虫鸣,用具体物象传递出病后特有的脆弱感与时光焦虑。最妙的是结尾的蟋蟀声,让整个画面突然"活"了起来,在寂静中听见生命的躁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