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二绝

杳杳扬州只隔淮,龙舟彩舸映天来。
春风咫尺伊川路,不放君王殿脚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隋炀帝乘龙舟下扬州的奢靡场景,暗含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讽刺。

前两句用画面感极强的语言勾勒出龙舟队伍的壮观:扬州明明只隔着一条淮河,却见天边浩浩荡荡驶来装饰华丽的龙舟船队。"映天来"三字既写船队庞大到遮蔽天际,又暗示这种排场违背自然常理。

后两句笔锋一转,用"春风咫尺"的温柔假象,揭露残酷现实:明明距离伊川(隋炀帝最终被杀之地)只有一步之遥,但沉迷享乐的君王根本不愿回头。"不放"二字用得巧妙,表面写春风挽留,实则指出是君王自己执迷不悟。

全诗像一部微缩纪录片:镜头先给壮观的龙舟特写,慢慢拉远露出背后的民怨沸腾,最后定格在历史转折点上。没有直接批评,但通过"咫尺"与"不放"的对比,让读者自己体会出"作死就在一瞬间"的警示。

孔武仲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