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与亲友相聚的温馨场景,同时暗含对家国责任的担当。
前两句"三休亭上狎樵渔,爱子持觞问起居"展现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画面:在名为"三休"的亭子里,诗人与樵夫渔夫这样的平民百姓亲密相处,儿子端着酒杯来问候他的日常生活。这里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后两句"不似东山输别墅,愿从黄石授兵书"用了两个典故:东晋谢安曾隐居东山,后来为救国出山;黄石公是传说中传授张良兵法的隐士。诗人说自己不像谢安那样把别墅输给别人(暗指放弃隐居生活),而是愿意像张良那样学习兵法为国效力。这里表达了诗人虽然享受隐居生活,但更愿意为保卫边疆贡献力量的家国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居的闲适与从军的责任,展现了古代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追求,既有生活情趣,又有责任担当,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