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祷雨有应

利珰凿地脉,名山不能云。
关市纷豺虎,戾气彻苍旻。
去年六月书不雨,迨今河汉飞红尘。
昔闻土养人,今见人食土。
饥来去何之,凄凉空败堵。
父子忍仳离,白骨暴如莽。
饿夫十八万,枵然聚畿辅。
路逢榷利人,不言而敢怒。
我皇恻恻躬祷桑,以实不以文煌煌。
釐弊无异除新法,剔奸何啻烹弘羊。
颂声成轰雷,喜气成灵澍。
虽然草始青,鼓腹若大餔。
家家机杼鸣,处处禾黍布。
公家固不贫,万里尽外库。
君不见从来大乱兴,每自荒年起。
民饥则流流则聚,一夫揭竿大事圮。
迩来景象亦如此,不有甘霖胡恃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大旱灾后的悲惨景象,以及统治者祈雨成功后百姓重获生机的过程。全诗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展现了天灾人祸下民不聊生的现实,同时讽刺了苛政猛于虎的社会问题。

开头用"利珰凿地脉"(官员贪婪破坏地气)、"豺虎"(比喻横征暴敛的官吏)等意象,直指人祸加剧天灾。接着用触目惊心的画面:百姓吃土充饥、饿殍遍野、十八万饥民聚集京城,甚至出现"人食人"的惨剧,展现灾情的严重性。

中间笔锋一转,描写皇帝亲自祈雨后普降甘霖的景象。用"颂声如雷""喜气成雨"等欢快描写,表现久旱逢雨的喜悦。雨后草木返青、纺织声重现、庄稼复苏,看似充满希望。

但结尾才是全诗点睛之笔。诗人尖锐指出:国家仓库其实堆满粮食("万里尽外库"),大乱往往起于荒年,饥民流离失所就会造反("一夫揭竿大事圮")。最后反问:要不是这场及时雨,百姓靠什么活下去?暗指统治者若不改变苛政,暂时的甘霖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吃土""白骨如莽"等震撼画面让人身临其境
2. 通过"仓库满粮"与"百姓饿死"的对比,揭露社会不公
3. 表面写天灾,实则批判人祸,祈雨成功的喜庆背后藏着深刻讽刺
4. 结尾预警农民起义的可能性,展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种既反映民生疾苦,又暗含政治讽喻的写法,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警世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