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樗轩线泉及闻琴(《天台续集别编》作题日山寺)

竹引高山一线泉,细如丝发亦涓涓。
莫嫌此去沧溟远,流水更听琴上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寺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巧妙的联想,传递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感悟。

前两句写实景:竹子引出的高山泉水细如发丝,却依然持续流淌。这里用"丝发"形容泉水的纤细,突出其柔弱却坚韧的特点。"涓涓"一词让人仿佛听到流水声,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后两句展开联想:别看这细流最终要流向遥远的大海(沧溟),但此刻它的流水声正与琴弦声相互应和。诗人将自然流水与人工琴声巧妙结合,暗示着人与自然可以产生美妙的共鸣。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以小见大:从一丝细流联想到浩瀚大海,展现时空的纵深感 2. 通感运用:将视觉的"细如丝发"与听觉的"琴上弦"自然衔接 3. 哲理寄托:柔弱不等于无力,细小的事物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诗人通过这个日常小景,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不要轻视身边看似微小的事物,它们可能蕴含着动人的美感和深刻的生命力。就像这线山泉,虽然细小,却能奏响与琴声相和的自然乐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