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南海入觐

名高片玉重文儒,岭外风云握汉符。
南海夜光摇列宿,建章春色下双凫。
长筹已借楼船出,近侍应归禁闼趋。
咫尺主恩询治状,鸣弦千户足秋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陈南海的官员奉召入京觐见皇帝的场景,展现了朝廷对他的器重和地方治理的成效。

前两句"名高片玉重文儒,岭外风云握汉符"是说:陈南海名声很高,像美玉一样珍贵,作为文官很受重视。他在岭南地区(岭外)手握朝廷授予的权力(汉符),处理地方事务。这里用"风云"暗示他处理过复杂局面。

中间四句用优美画面展现他的行程:"南海夜光摇列宿"写他出发时南海的星光闪烁;"建章春色下双凫"写他到达京城时,建章宫春意盎然,像两只水鸟轻盈降落。"长筹已借楼船出"说他乘坐大船出发;"近侍应归禁闼趋"写他即将进入皇宫觐见。

最后两句"咫尺主恩询治状,鸣弦千户足秋租"最有意思:皇帝亲切询问他治理地方的情况(治状),而他用"鸣弦千户足秋租"回答——辖区内百姓安居乐业(鸣弦是悠闲弹琴的意思),家家户户都能按时缴纳赋税。这个回答既展现了治理成果,又含蓄得体。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星光、春色等自然景物烘托行程,避免直白叙述
2. 通过"鸣弦"这样生活化的细节,巧妙展现政绩
3. 最后君臣对话的留白,让人感受到明代官场的礼仪智慧

就像现在一位优秀干部进京述职,诗中不说他多能干,而是用"百姓都过得好,税收都完成了"这样具体事例来体现能力,既谦虚又实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