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夏日溪边行走的体验,充满生活气息又暗含哲理。
前两句写实景:诗人在闷热的溪边走了十里路,空气湿热得像蒸笼一样。但他依然兴致勃勃地登上高高的栏杆远眺。"不厌登"三个字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再累也要欣赏美景。
后两句转入思考:眼前看似普通的山水,其实就像仙境一样美,但有多少人真正停下脚步欣赏过呢?"杖藜"指拄着拐杖的老人,暗示大多数人忙于生活,错过了身边的美好。
全诗妙在把日常景象写出仙气:闷热的溪边、普通的栏杆,在诗人眼中都成了通往仙境的入口。最后一句的反问尤其发人深省——我们是否也常常对身边的美丽视而不见?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提醒我们:仙境不在远方,就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