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竹篇三章赠吴孝父
丛丛绿竹,傍渭临淇。
中通外直,露箨风枝(露,崇祯作“路”,据伍本改。)。
其人虽往,其竹不移。
瞻望考兮,悠悠梦思。(一章)
丛丛绿竹,植于中林。
中林何有,有书有琴。
硕人所处,十亩其阴。
思而不见,梦也是寻。(二章)
我思绿竹,于焉游傲。
清风未泯,明月来照。
厥林维贤,厥笋维孝。
匪竹则梦,中心是悼。(三章)
中通外直,露箨风枝(露,崇祯作“路”,据伍本改。)。
其人虽往,其竹不移。
瞻望考兮,悠悠梦思。(一章)
丛丛绿竹,植于中林。
中林何有,有书有琴。
硕人所处,十亩其阴。
思而不见,梦也是寻。(二章)
我思绿竹,于焉游傲。
清风未泯,明月来照。
厥林维贤,厥笋维孝。
匪竹则梦,中心是悼。(三章)
现代解析
这首《梦竹篇三章赠吴孝父》以竹子为主题,通过咏竹来表达对友人吴孝父的思念和赞美。全诗分为三章,每章都围绕竹子展开,情感层层递进。
第一章写竹子生长在水边(渭河、淇水),外形挺拔中空(中通外直),枝叶随风摇曳。虽然友人已经离去,但竹子依然挺立,象征着友人的品格长存。诗人望着竹子,就像望着父亲一样(考,指父亲),在梦中深深思念。
第二章写竹子生长在树林中,树林里有书有琴,暗示友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友人曾在这片竹荫下生活(十亩其阴),如今诗人见不到他,只能在梦中寻找他的身影。
第三章写诗人思念竹子,在竹林中遨游。清风明月依旧,但竹林的主人(贤人)和竹笋(象征孝道)已不在。诗人感叹:如果不是因为竹子,就不会有这些梦中的思念,内心充满哀伤。
全诗通过竹子的形象,赞美友人高洁正直的品格(中通外直)、高雅的生活情趣(有书有琴)和孝顺的品德(厥笋维孝)。虽然友人已逝,但他的精神如竹子般长存,让诗人在梦中不断追忆。诗歌语言清新自然,借物喻人,表达了真挚的友情和深切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