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生病卧床的老人,面对短暂生命和美好事物的感悟。
老人年纪大了本来就很少感到快乐,现在又生病躺在床上。为了给自己一点安慰,他打来清水插上新开的花。但转念一想:花的美丽只能维持很短时间,而自己的生命也所剩不多了。
这里用"新花"象征美好的事物,用"故吾"代表衰老的自己。老人意识到:无论是转瞬即逝的鲜花,还是即将走到尽头的生命,其实都不必太过执着。最后一句"已矣两可忘"特别通透——既然都是短暂的,不如把鲜花和自己都看淡些。
整首诗用简单的日常场景(插花),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生命短暂,不必过分执着于美好或悲伤。老人这种看淡生死、超然物外的态度,反而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历经沧桑后的从容智慧。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