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三首 其三

长安春色归,先入青门道。
绿杨不自持,从风欲倾倒。
海燕还秦宫,双飞入帘栊。
相思不相见,托梦辽城东。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富有画面感和情感色彩的寓言诗,诗人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形象,寓言般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相思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1. “长安春色归,先入青门道。”
诗人开篇将长安城的春天景色作为背景,青门道应该是通往长安的一条道路。这里用“春色归”来形容春天的到来,给人一种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感觉。

2. “绿杨不自持,从风欲倾倒。”
诗人接着描绘了道路两旁的杨柳,这些绿杨在春风中摇曳,似乎无法自主,随风摇摆,有倾倒之势。这里的“不自持”和“欲倾倒”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柳树的动态之美。

3. “海燕还秦宫,双飞入帘栊。”
诗人转而描述海燕回到秦宫的情景。海燕双飞,穿帘入室,这一景象既增添了春天的生机,也寓言了某种情感的回归和亲近。

4. “相思不相见,托梦辽城东。”
这里诗人突然转折,从自然景象转入情感表达。“相思不相见”点明了诗中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而“托梦辽城东”则表达了这种思念之情的具体化,即主人公希望通过梦境在辽城东见到思念的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春天景象的描绘,寓言了人与人之间的相思之情。杨柳、海燕、以及辽城东的梦境,都成为了表达这种情感的载体。诗的语言优美,画面感强,情感深沉,使读者在欣赏春天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中主人公的深情厚意。这种结合自然景象和情感表达的方式,使得这首诗既有诗的韵味,也有散文的流畅,让人回味无穷。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