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倪允懋因步其韵
自从邹叟没,谁复定一是。
明明承儒统,隐隐已偏倚。
沿流至南宋,朱陆皆禅喜。
语录徒增加,乾坤莫经理。
神州遂陆沈,无人责诸己。
习斋痛覆辙,披古怀芳轨。
天人自负荷,明亲竟端委。
谫陋步其后,衰老忧颓靡。
忽从宦海中,闻声怀彼美。
目电四存编,神倾北杨里。
千山万壑人,朅来共践履。
谓予非故尔,正学原如此。
愿告偕同人,卓立洗所耻。
新春桃李妍,圣道从兹起。
三复贶我吟,把臂情何已。
明明承儒统,隐隐已偏倚。
沿流至南宋,朱陆皆禅喜。
语录徒增加,乾坤莫经理。
神州遂陆沈,无人责诸己。
习斋痛覆辙,披古怀芳轨。
天人自负荷,明亲竟端委。
谫陋步其后,衰老忧颓靡。
忽从宦海中,闻声怀彼美。
目电四存编,神倾北杨里。
千山万壑人,朅来共践履。
谓予非故尔,正学原如此。
愿告偕同人,卓立洗所耻。
新春桃李妍,圣道从兹起。
三复贶我吟,把臂情何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思想家颜元写给朋友倪允懋的酬答之作,核心是反思儒家思想发展中的问题,并呼吁回归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
全诗可分为四个层次: 1. 批判儒学流弊:开篇指出孟子(邹叟)之后儒学逐渐偏离正道,到南宋时朱熹和陆九渊的学说都沾染了佛家禅宗色彩("皆禅喜"),只空谈理论("语录徒增加")却不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国家衰败("神州陆沉")。
2. 推崇颜习斋:诗中特别赞扬颜习斋(颜元的老师)痛心儒学误入歧途,主张恢复古代"经世致用"的实践传统("披古怀芳轨"),强调要把天道人伦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天人自负荷")。
3. 自谦与共鸣:作者谦称自己学识浅薄("谫陋"),但听闻倪允懋的为官作风后深受触动,认为对方像北方的杨继盛(明代直臣)一样践行正道,两人虽隔千山万水却志同道合。
4. 呼吁复兴实学:最后以春天桃李花开为喻,期待与志同道合者("同人")一起重振儒家注重实践的优良传统("正学"),通过实际行动洗刷空谈误国的耻辱。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语录徒增加,乾坤莫经理"等生动比喻,尖锐批评纸上谈兵的学风 - 通过"目电四存编"(目光如电研读实学著作)等形象描写,展现实践者的精神风貌 - 结尾"新春桃李妍"的意象充满希望,暗示务实学风将如春天般焕发新生
本质上,这是清代实学派对儒家空疏学风的反思,倡导"知行合一"的行动哲学,对当代人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仍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