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远画十八尊者图寿张明府

清阴白日澄秋院,梧竹寒光淡葱茜。
素纨入手皎于雪,画图宛转开生面。
细若游丝飏碧空,密如弱缕排文练。
笔端运处疑有神,目力穷时转生眩。
龙华会后多高贤,鸯崛鸡山记莂年。
嗔耶喜耶皆佛法,偶然示现人天前。
锡飞杯度其迹耳,就中真谛谁能传。
张生妙手压周昉,绘事风流世无两。
当其得意写纨质,慧笔幽情𦕈相赏。
年来一洗粉与脂,居士龙眠忏悔时。
白毫拂拂出十指,说法身应现画师。
我亦楞伽时系肘,鬓丝禅榻消磨久。
乞法从无长者金,逃禅但饱声闻酒。
欲向天台赋应真,因风一寄玉堂人。
悬知今日神仙宰,定是前生金粟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名为《十八尊者图》的画作,并以此来赞美画师张远的才华。让我们一步步解析这首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描述画面


诗的第一部分描写了画作的整体印象:秋天的院子,清阴下梧桐和竹子散发出寒冷的光辉,像画布一样的洁白,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淡雅的背景。画上的尊者形象如同雪一样纯洁,形象生动,仿佛活了过来。

绘画技巧


“细若游丝”、“密如弱缕”形容画笔细腻,每根线条都纤细而连贯,就像轻柔的丝线,编织成一幅幅复杂的画面。诗中提到画匠的技艺超凡,几乎带有某种神迹,令人赞叹。

画中人物


画中的尊者形象皆为高僧,他们或喜或嗔,但都透着佛法的光芒,代表了不同的佛法境界。诗人提到这些尊者像是从龙华会后出现,龙华会是佛教中的重要聚会,代表了这些尊者的智慧和修行。

画匠的技艺


张远的画技超越了古代的画师如周昉,他的画风独特,清新脱俗,不拘泥于传统的粉脂技法,而是追求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表达。诗人认为,张远的画作能够传达出一种内在的智慧和情感。

禅意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也常在禅房中沉思,希望能从佛法中寻求灵感。张远的画作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佛法的追求。

称赞画匠


整首诗通过对画作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张远画技的高度赞赏,同时也传递出一幅画作所承载的深邃禅意和智慧。这里的张远不仅仅是一个技艺高超的画匠,更是一个在艺术与禅学之间探寻的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一幅画作,展现了对艺术和修行的双重追求,以及艺术家通过艺术传达深邃禅理的能力。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