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寺思归

僧房秋雨歇,愁卧夜更深。欹枕闻鸿雁,回灯见竹林。
归萤入草尽,落月映窗沉。拭泪无人觉,长谣向壁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雨停歇的夜晚,一位住在山寺中的旅人孤独思乡的场景。

开篇"僧房秋雨歇"直接点明地点和天气——山寺里,秋雨刚停。雨后的夜晚格外安静,但诗人却"愁卧夜更深",翻来覆去睡不着,说明他心事重重。

中间四句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营造出孤寂的氛围:枕头上听到大雁南飞的声音(暗示思乡),起身点亮油灯看见窗外的竹林,萤火虫渐渐飞入草丛消失,月亮西沉把影子投在窗前。这些意象都带着秋夜的凉意和时光流逝的惆怅。

结尾最打动人心:诗人悄悄擦眼泪不想让人发现,只能对着墙壁轻声哼唱乡谣。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成年人思乡时"偷偷难过"的普遍心理——既渴望宣泄情绪,又要维持体面。

全诗妙在"不直接说思念,却处处是思念"。通过雨夜、雁鸣、萤火、落月这些意象的层层铺垫,最后用"拭泪""长谣"两个动作,把游子有苦说不出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读来就像看到一幅泛黄的老照片,能感受到那种安静的忧伤。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