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白云亭"的幽静亭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醉与感悟。
开篇两句点明亭子的来历——它建在碧桃溪边,名字"白云亭"并非随便取的虚名。接着用"静对好山"展现诗人悠闲自得的状态,面对青山白云,恍惚间仿佛置身仙境(蓬瀛是传说中的仙山)。这里用"疑"字巧妙表达了现实与幻境的交融感。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亭中景致:屋檐间云雾自然缭绕,台阶下风雨声长流不息。这两句通过听觉(风雨声)和视觉(烟云)的描写,营造出动静结合的画面感。后两句视野突然开阔——树林遮蔽处突然展现辽阔海景,让来访者眼前一亮。
全诗最妙的是空间感的处理:从近处的亭台,到中景的山林,最后推向远方的沧海,就像镜头慢慢拉远。诗人通过这种由小见大的写法,把一座普通亭子写得气象万千,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豁然开朗"的惊喜。
袁正规
陵阳人,字道辅。哲宗元祐中知长乐县,约己裕民,百废毕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