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黼叔主簿之官松溪

乃翁只解日争晖,不解尘中脱叔兮。
杨簿故应过习簿,建溪好处说松溪。
此行诗句何须觅,满路春光总是题。
飞上金鸾稳安脚,竹林分付一莺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长辈写给晚辈文黼叔的送别诗,用轻松幽默的笔调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许和鼓励。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打趣:你父亲(乃翁)只知道每天忙着争名夺利(日争晖),却不懂让你(叔兮)远离这些世俗纷扰(尘中脱)。这里既有对官场现实的调侃,也暗含对晚辈选择清闲官职(主簿)的理解。

中间四句是核心劝勉:
1. 用"杨簿""习簿"的典故(两位历史上有名的清廉主簿)鼓励他:你去松溪当主簿,应该会比前人做得更好。
2. 用"建溪""松溪"的对比说:别人总夸建溪好,但我更看好你要去的松溪——这是对年轻人新起点的祝福。
3. 最精彩的是"满路春光总是题":不必刻意寻找写诗的灵感,沿途的春光都是现成的题材。既是在说赴任路上的风景,也暗示人生处处是机遇。

最后两句用比喻收尾:
- "飞上金鸾"比喻去京城附近(松溪在宋代属京城路)任职
- "竹林莺啼"既是写实景,也暗喻希望他保持竹林七贤般的清雅品格,像黄莺一样在官场中保持清亮的声音

全诗妙在把严肃的仕途 advice 包装成家常玩笑,用"春光""莺啼"等明快意象冲淡说教味,既体现长辈的关怀,又尊重年轻人的独立性。最值得学习的是那种"生活处处是诗材"的豁达态度,对现代人如何面对新环境仍有启发。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