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一 筠居操

公子诛茅,不木不土。
此君惠然,聿来胥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贵族公子(赵平甫)建造隐居之所的情景,语言简洁却充满意境美。

前两句"公子诛茅,不木不土"说的是这位公子砍伐茅草来建造房屋,但特别的是他既不用木头也不用泥土这些常规建材。这里透露出主人公追求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后两句"此君惠然,聿来胥宇"中的"此君"既指竹子(古人常以"此君"代指竹),也暗指主人公自己。意思是竹子欣然来到这个新居所,与人相伴。一个"惠然"(欣然)把竹子拟人化,仿佛竹子也喜欢这个清幽的环境。

全诗通过建房不用常规材料、独与竹为伴的细节,展现了主人公高雅脱俗的品格。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正直、坚韧和清高,选择与竹为邻正是主人公精神追求的写照。短短四句就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隐士形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情趣。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