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八首和徐幼眉大令必观见赠韵① 其五
簪花同到凤凰池⑴,又共黄州剔藓碑。
我亦江山领风月(作者注:「余曾驻节黄州。」),今来瀛海把樽卮。
谈深味有书生味,官好为殊俗吏为。
只是年华驹影速,鬓毛相对各如丝(廖振富编校)。
我亦江山领风月(作者注:「余曾驻节黄州。」),今来瀛海把樽卮。
谈深味有书生味,官好为殊俗吏为。
只是年华驹影速,鬓毛相对各如丝(廖振富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徐幼眉分别时的赠和之作,充满了对过往交情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前两句回忆两人曾经的共事经历:一起在凤凰池(象征朝廷或官场)为官,又一同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清理古碑上的苔藓,暗指共同处理公务或研究文物。这两句通过具体场景,展现了志同道合的默契。
中间四句转向当下:作者说自己曾在黄州任职,如今来到瀛海(可能指偏远之地或台湾)与友人把酒言欢。他们畅谈时仍带着书生的纯粹气质,做官也不同于庸俗的官吏,体现了对理想官风的追求。这里"书生味"与"俗吏为"的对比,突出了他们清高自守的品格。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欢聚中猛然发现彼此鬓发已白,像快马掠过的影子般年华飞逝。这个细节让全诗情绪从欢快转为唏嘘,既有对友情的珍惜,更透露出中年人对时光无情的无奈。
全诗用喝酒谈天的日常画面,串联起回忆、当下与感慨,语言平实却情感深沉。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鬓毛如丝"的相视瞬间——无需多言,白发就是岁月最好的见证,让所有功名往事都化作一声轻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