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的闲适画面,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珍惜时光的情感。
开头两句写洛水桥边春意盎然,柳树新绿,嫩芽初绽,用"葱茜"形容柳条的鲜嫩翠绿,让人仿佛看到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眼初开"更是拟人化的写法,好像柳芽是春天的眼睛刚刚睁开。
中间四句具体写郊游的所见所感:幽静的河岸边没有人来拾翠踏青,显得格外宁静;而诗人与友人却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古台赏春。密林中不时传来珍稀鸟儿的鸣叫声,他们饮酒作乐,不知不觉太阳都还没西斜。这里"酒酣红日未西颓"特别生动,既写出了畅饮的快乐,又暗示了春日时光的美好易逝。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诗人知道友人最懂得欣赏自然风光,所以相约下次再找机会一起来游玩。"偷闲"二字尤其传神,道出了在繁忙生活中挤出时间享受自然的可贵。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刻意雕琢,却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真切的感受,把春日郊游的闲适之乐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都融在这看似简单的春游描写中,读来令人心生向往。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