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

吾家近姑苏,虎丘岝崿足游娱。
吾官向东剡,天姥石城常在眼。
一从移宦入曹南,曹多平土无嵁岩。
等閒不得豁吟眸,怅怅令人忆旧游。
今朝忽走兖东道,遥见峄山插天表。
层层突出绿芙蓉,暖翠晴岚正缥缈。
千岩万壑斗玲珑,鬼斧削成何太巧。
对峙休誇岱岳尊,回瞻乍觉龟蒙小。
舆人且放舆行迟,好遣双眸得暂饱。
却恨名山隔咫尺,欲到绝巅犹未得。
山灵应解笑人忙,征衣常带风尘色。
何年不受簿书羁,忽忽云中荐双舄。
万仞峰头一振衣,狂歌叫破秋天碧。
南望吴山与越山,胜游随地无今昔。
峄阳自古产孤桐,斲为绿绮谐商宫。
峄山仙吏王乔子,鸣琴与我气味同。
倘得良材须把赠,共期舜殿歌薰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旅途中看到峄山壮丽景色后有感而发写下的,主要表达了三个层次的情感:

1. 对山水的眷恋
开篇先说自己老家在苏州(姑苏),常游虎丘;后来做官到浙江(东剡),常见天姥山。但调到曹南(山东曹县)后,那里都是平原,看不到山,让他特别想念以前见过的山景。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作者对山水的喜爱。

2. 初见峄山的震撼
当作者在兖州东边突然看到峄山时,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像绿色荷花层层绽放,山色青翠雾气朦胧,岩石精巧得像神仙用斧头削出来的。他觉得峄山比泰山更威严(岱岳是泰山),让旁边的龟山蒙山都显得矮小。这里"鬼斧削成""暖翠晴岚"等描写,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山的奇秀。

3. 人生感慨与理想
最后部分写遗憾自己公务缠身("簿书羁"指文书工作),不能立刻登山。他想象着将来能像仙人王子乔一样,在峰顶振衣高歌。特别提到峄山特产的梧桐木(传说能做名琴),希望能用它做琴弹奏《南风歌》(舜殿歌薰风),寄托了自己想为百姓做实事的政治理想。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画面感极强,比喻新颖(如把山比作"绿芙蓉")
- 情感递进自然,从怀念旧景→惊叹新景→抒发抱负
- 结尾巧妙用"峄阳孤桐"的典故,把爱山和爱国情怀联系起来

普通人读这首诗,不仅能跟着作者的描写"看到"峄山美景,更能理解那种"想放下工作去旅行"的现代人心态,以及"在忙碌中保持诗意"的生活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