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疲惫的夜晚,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虑。
前四句用生动的画面感勾勒出深夜景象:河边的更漏声传来五更(凌晨3-5点),细雨笼罩着千家万户。白天能听到饥饿老鼠的叫声,深夜时分连聒噪的青蛙都安静下来。这些细节既写实又带有象征性——老鼠的饥饿暗示民生艰难,蛙声停歇反衬夜的沉寂。
后四句转向内心感受:在这样空寂的环境里,愁绪渐渐蔓延。诗人说自己的诗虽短,但蕴含的深意可以不断叠加。最后两句点明漂泊之苦——客居他乡总遇到风雨,更让人担忧的是北斗星柄都已倾斜(既指夜深将晓,也暗喻时局动荡)。
全诗妙在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情绪完全融合:雨夜、饥鼠、蛙声这些寻常事物,在诗人笔下都成了愁绪的载体。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张力——表面写夜深人静的疲惫,内里却涌动着对民生、时局的深切忧思。
敖陶孙
字器之,号臞翁,一号臞庵,自称“东塘人”。淳熙七年(1180年)乡荐第一,客居昆山。在太学,曾写诗送朱熹,又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历任海门县主簿,漳州府学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因临安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受株连贬官。官至温陵通判。宝庆三年(1227年)卒。著有《臞翁诗集》2卷,收入《南宋群贤小集》。《江湖集》、《江湖后集》可见其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