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妇刘氏(刘氏阳曲民家女早嫁西杜王舜卿生子甫一岁王远游越十年不归刘氏奉舅姑惟谨无怨言子年十四闻父留滦京往拜焉至则他娶矣刘若不闻日勉其子以学又十年王始归浃日而复去竟死滦水上刘自奋艰厄中以保其家以成其子有
生世苦不谐,愈甚太常属。
藁砧任飘荡,宁馨堪抚育。
生无织锦诗,死有崩城哭。
愁云散晋溪,华表照阳曲。
藁砧任飘荡,宁馨堪抚育。
生无织锦诗,死有崩城哭。
愁云散晋溪,华表照阳曲。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名叫刘氏的坚强女性的一生。她用现代大白话可以这样理解:
开篇"生世苦不谐"说刘氏命不好,比古代守寡的太常妻更惨。丈夫(藁砧)王舜卿离家十年不归,她独自把儿子(宁馨)拉扯大。
中间四句是故事转折:丈夫在外另娶新欢,刘氏装作不知道,继续教儿子读书;又过十年丈夫回家没几天又走了,最后死在外地。刘氏就像"织锦回文"的苏蕙一样坚贞,又像"哭倒长城"的孟姜女一样悲痛。
最后两句写结局:苦难像愁云一样散去,她的美德像华表(古代表彰节妇的建筑)永远照耀家乡。全诗通过对比(丈夫的薄情vs刘氏的坚贞)、用典(四个历史典故)和象征(云散、华表),赞美了这位平凡妇女在逆境中坚守家庭、培养孩子的伟大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