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讲了一个深刻的处世道理:万事万物都有张有弛,就像四季轮回一样自然。
前四句用"冬春交替"比喻人生节奏,说明从容不迫才能长久,急功近利反而会适得其反。就像冬天看似萧条,实则是为春天积蓄力量。中间两句用"干花放久了会腐烂"和"流动的水才保持清澈"作对比,生动说明保持活力的重要性。最后两句用"不逛菜园的人"和"骑马赶路的人"形成反差,暗示主动行动才能获得收获。
全诗用朴素的生活现象说理:既要懂得蓄力(张),也要学会释放(弛)。就像种庄稼要遵循时令,为人处世也要把握节奏。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平和智慧——不急不躁,像流水一样保持鲜活,像四季一样自然更替,这才是长久之道。
汪应辰
(1118—1176)信州玉山人,初名洋,字圣锡,学者称玉山先生。高宗绍兴五年进士第一。除秘书省正字。因疏奏忤秦桧,出通判建州、袁州、静江府、广州,流落岭峤者十七年。桧死,始还朝。刚方正直,遇事敢谏。以敷文殿直学士充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甚有政声。入为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所撰制诰温雅典实。在朝多革弊事,得罪中贵,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复连贬官秩,遂辞官家居。卒谥文定。少受知于喻樗,又从吕本中、胡安国、张栻、吕祖谦游,学问博综,精通义理。有《文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