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
莺花婉娩天,晴空落红雨。
千里赋远游,山水无重数。
武夷天下甲,清绝多奇趣。
名峰三十六,一一拱天柱。
隔岸分西东,回首时一顾。
孤高自特立,不肯相朋附。
溪流走其下,萦纡溢清泚。
荒烟锁寒碧,晴岚滴空翠。
曲曲深复深,行行止目止。
时闻欸乃歌,恍入桃源路。
山禽相应答,岭云自吞吐。
此境非人寰,蔚为神仙所。
我欲深穷□,白鸥没星渚。
千里赋远游,山水无重数。
武夷天下甲,清绝多奇趣。
名峰三十六,一一拱天柱。
隔岸分西东,回首时一顾。
孤高自特立,不肯相朋附。
溪流走其下,萦纡溢清泚。
荒烟锁寒碧,晴岚滴空翠。
曲曲深复深,行行止目止。
时闻欸乃歌,恍入桃源路。
山禽相应答,岭云自吞吐。
此境非人寰,蔚为神仙所。
我欲深穷□,白鸥没星渚。
现代解析
这首《天柱》描绘了一幅令人神往的山水画卷,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天柱山的壮丽与神秘。
诗歌开篇以"莺花婉娩天"营造出春光明媚的氛围,"晴空落红雨"则用花瓣如雨飘落的画面,暗示季节更替和时光流逝。随后诗人展开千里远游的旅程,带读者进入武夷山的奇绝风光。
中间部分重点刻画天柱山的独特气质:它像一位孤高的隐士,"不肯相朋附",在群峰中傲然独立。溪流、荒烟、晴岚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让山景既有流动的美感("溪流走其下"),又有朦胧的意境("荒烟锁寒碧"),还有清新的色彩("晴岚滴空翠")。
后半段通过"曲曲深复深"的路径描写,营造出探幽寻秘的趣味。渔歌、山禽、岭云等声音与景象的交织,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最后"此境非人寰"的感叹,将天柱山升华为人间仙境,而诗人"欲深穷□"的探索欲望和白鸥隐没的结尾,又留下无限遐想空间。
全诗最动人的是它展现的中国传统山水审美:既赞美自然的鬼斧神工,又寄托文人超脱尘世的情怀。诗人用行走的视角,带领读者感受山水的千姿百态,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将个人感悟融入自然描写的写法,正是古典山水诗的魅力所在。
谢章
谢章,建昌(今江西永修西北)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