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吟怀长恨负芳时,为见梅花辄入诗。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人怜红艳多应俗,天与清香似有私。
堪笑胡雏亦风味,解将声调角中吹。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展现了梅花独特的品格和魅力。

首联写诗人常常因为错过花开时节而遗憾,但一见到梅花就忍不住要写诗赞美。这说明梅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颔联用对比手法描绘梅花开放的场景:雪后园林里,梅花才开了一半;水边篱笆旁,却突然横出一枝盛开的梅花。这种对比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凌寒独放的特性。

颈联进一步赞美梅花的品格:人们都喜欢艳丽的花朵,但这未免太俗气;而老天似乎特别偏爱梅花,赐予它清幽的香气。这里用"天与清香"的拟人手法,把梅花塑造成受到上天眷顾的高洁之花。

尾联用了一个有趣的典故:就连异域的胡人少年也懂得欣赏梅花的风韵,能用号角吹奏出梅花的曲调。这个细节既增添了趣味性,又侧面烘托出梅花跨越文化的魅力。

全诗通过多角度描写,既展现了梅花傲雪绽放的形态美,又突出了它清雅脱俗的品格美。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对比,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梅花的高洁气质。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所在。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