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官员或劳动者不畏艰辛、为民造福的生动画面。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艰辛的付出
开篇用"策蹇仆仆"(骑着瘦马奔波)、"劳心恻恻"(忧心忡忡)等词,直白地展现了主人公不辞劳苦的形象。就像现代人顶着风雨通勤上班一样,他穿越桑枣村时满心牵挂的都是民生问题。
2. 工程的壮美
诗中"长虹卧称"比喻架起的桥梁如彩虹横卧,"千金屹障"形容修筑的堤坝价值千金,能抵御汹涌波涛。这种比喻就像我们今天说"大桥如巨龙横跨江面",让人瞬间能想象工程的宏伟。
3. 坚定的信念
后四句用《易经》典故表达决心:"涉川利作"说要像渡河一样勇往直前,"括囊肯为"表示宁可谨慎也不退缩。最后两句更是鲜明表态:就算路边有人说闲话(道旁筑室),也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正论),绝不动摇。
全诗核心精神在今天依然动人——它歌颂的是那些埋头苦干、不计较个人得失,顶着压力也要为百姓做实事的奉献者。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精神,正是古今相通的可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