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娃曲
鸳鸯始雏羽未黄,吴娃十四依母傍。
画眉令作新月格,著粉教学荷花妆。
娃年虽少能自惜,母言似良意甚慝。
俟妾十五身渐长,卖妾奉侍青楼客。
东家阿母盎无米,幼女窗前相笑喜。
养鸠嫁鸠礼所宜,零落甘随草木死。
黄金虽多何足誇,妾视黄金如土沙,宁令五十无夫家。
画眉令作新月格,著粉教学荷花妆。
娃年虽少能自惜,母言似良意甚慝。
俟妾十五身渐长,卖妾奉侍青楼客。
东家阿母盎无米,幼女窗前相笑喜。
养鸠嫁鸠礼所宜,零落甘随草木死。
黄金虽多何足誇,妾视黄金如土沙,宁令五十无夫家。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吴娃的十四岁小女孩的悲惨故事,用简单直白的对比手法展现了古代底层女性的命运。
开头描写小女孩像刚出生的鸳鸯一样稚嫩,还在妈妈身边学化妆。妈妈教她画眉毛要像新月一样弯,涂粉要像荷花一样白——表面看是教女儿打扮,实际暗藏祸心。果然后面揭露:妈妈盘算着等女儿十五岁就卖到青楼接客。这里用"母言似良意甚慝"(妈妈话像好话,心思却很坏)的强烈反差,戳破虚伪的母爱。
更讽刺的是邻居家:米缸都空了,小女孩还在窗前傻笑。这里用"笑"反衬悲剧——她根本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命运。诗人用"养鸠嫁鸠"(养鸟是为了卖鸟)比喻这种扭曲的母女关系,说女孩宁愿像野草一样默默死去。
最后三句是全诗最强音:女孩直接表态"黄金再多我也不稀罕,宁可五十岁嫁不出去"。这个十四岁孩子掷地有声的宣言,把整首诗从悲惨叙事提升到人性尊严的高度。特别是"五十无夫家"的极端说法,凸显她宁肯孤独终老也不愿出卖自己的决心。
全诗像一部微型纪录片:通过化妆教学、邻居对比、内心独白三个场景,用孩子纯真反抗撕开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最打动人心的,是女孩在绝境中爆发出的惊人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