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曲

何处笳声咽陇头,蓬婆城下不胜秋。
霜飞白草惊胡走,月照黄河入汉流。
上策尽休搜套卒,中原新拜富民侯。
羌西夜夜梅花落,烽火关山满戍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西北边塞的苍凉景象和战争带来的沉重氛围。

开头两句用"笳声"(一种类似喇叭的乐器声)和"蓬婆城"(边塞城池)勾勒出荒凉的秋日边关,让人感受到戍边将士的孤寂。三四句通过"霜打白草"和"月光下的黄河"两个画面,既展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又暗示了胡人(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和汉军的防守。

五六句转向对朝廷政策的批评:朝廷不再积极收复河套地区("搜套卒"),反而忙着封赏那些所谓的"富民侯"(可能暗指只顾敛财的官员)。最后两句用"羌地落梅"和"戍楼烽火"的意象,既点明时间从秋到冬的推移,又强化了战事不断的紧张感,梅花飘落与烽火交织的画面更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奈。

全诗通过边塞风光与战争场景的交替呈现,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消极边防政策的不满,以及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