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雨后城南道院的宁静景象,充满了自然意趣和闲适情怀。
前两句"三径草纤纤,苔痕过雨粘"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雨后小院的画面:小路上青草细长柔美,被雨水打湿的苔藓黏附在地面。这里通过"纤纤"、"粘"等词语,让读者仿佛能触摸到雨后湿润的质感。
中间四句展现了这个道院的独特魅力:风光虽不惊艳但很宜人,带着舒适的凉意。芍药花枝斜伸到台阶边,葡萄藤蔓调皮地爬进屋檐。诗人用"斜侵"、"乱入"这样拟人化的描写,让植物显得活泼生动,整个画面顿时灵动起来。
最后两句"可怜成小憩,不得遂幽潜"道出了诗人的遗憾:虽然这里很适合小憩,但终究不能长久隐居于此。这种淡淡的惋惜之情,反而更衬托出眼前景色的美好,让人读后不禁莞尔。
整首诗就像一幅清新的水彩画,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语言,把寻常的雨后庭院写得趣味盎然。诗人那份对自然的喜爱和暂得闲适的愉悦,都透过字里行间传递给读者,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简单而真实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