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河间通博王太博见贶春雨应时雅什

东来春色变层阴,甘霈前符望岁心。
云叶乍惊重礎润,土膏先过一犂深。
皇慈已浃流根泽,芳节殊非贯序霖。
忽枉新篇真寡和,鼻声衰浊费长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以及作者对友人赠诗的感激之情。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前四句写春雨降临的景象:春天本应明媚,却一直阴云密布("层阴"),终于降下及时雨("甘霈"),这雨正是百姓期盼已久的("望岁心")。雨滴像珍珠般落在屋基石上("重礎润"),雨水渗入土地,深度足够耕犁翻土("一犂深"),暗示这场雨对农耕极为有利。

中间两句转向政治寓意:皇帝的恩泽如同春雨滋润万物("流根泽"),但这场春雨不同于普通雨季的连绵阴雨("贯序霖"),暗指皇恩浩荡却不会泛滥成灾。这里把自然现象和政治清明巧妙结合。

最后两句回到人际交往:突然收到友人高雅的新诗("新篇"),自谦说自己的诗才浅薄难以唱和("寡和"),虽然年纪大了气息衰弱("鼻声衰浊"),仍要尽力吟诵回赠。展现了文人间的惺惺相惜。

全诗亮点在于:将喜雨、颂圣、酬友三重主题自然融合,用"春雨"贯穿始终。比喻生动贴切,如"云叶"比雨滴,"土膏"喻肥沃土地,既写实又有想象力。在歌颂皇恩时不失分寸,在表达友情时谦逊真诚,体现了宋代文人诗作中常见的含蓄典雅风格。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