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病床上度过寒冬时的感慨,用生活中的常见景象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前两句说万物都在同一片天空下经历荣枯变化,人就像尘沙一样聚散离合,能一起走过多年的人很少。这里用"雨露"滋养万物和"尘沙"的漂泊,暗示人生的起伏和人际关系的脆弱。
三四句用两个比喻:车轮坏了却怪蓬草还在转动,美玉碎了意外发现瓦片还完好。这表达了人对命运的困惑——坏事发生时总想找原因,但有时只是巧合,好坏结果常常出人意料。
五六句写实景:蚂蚁窝被冰封在残雪里,大雁在夕阳下顶风飞行。这两个画面暗示人在困境中的状态,既脆弱(如蚁穴被封)又顽强(如逆风飞行的大雁)。
最后两句写老朋友劝他保重身体,但回头看曾经的荣华富贵("觚棱"指宫殿屋角,象征仕途),只觉得怅然若失。表达了病中对人生的反思,既有对友情的珍惜,也有对过往的释然。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把病中感悟写得深沉动人,像用雪、雁、车、玉等日常事物拼出一幅人生画卷,告诉我们:命运无常,但患难见真情;荣华易逝,唯有真情可贵。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