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准备南归的场景,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禅人告别欲南归,卷衲和云伴锡飞"用生动的画面感展现僧人启程:僧人收拾简单的行囊(卷起僧袍),手持锡杖,仿佛要与天上的云彩一同飞驰。这里"和云伴锡飞"的想象特别美妙,把普通的离别场景升华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后两句"脚下路穿华藏界,何须待叩吉祥机"是点睛之笔。诗人说僧人脚下的路已经通向华藏世界(佛教中的理想境界),根本不需要刻意寻求吉祥的机缘。这表达了深刻的禅意:真正的修行不在刻意追求,而在脚下的每一步。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活在当下"的智慧。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云、锡杖、道路这些具体意象,把抽象的禅理说得如此生动。特别是最后两句,既是对僧人的赞叹,也暗含对世人(包括读者)的启发:美好的境界其实就在我们行走的路上,不必外求。这种将哲理融入日常场景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释道宁
释道宁(一○五三~一一一三),俗姓王,歙溪(今安徽歙县)人。祝发蒋山泉禅师,依雪窦老良禅师。踰二年,遍历丛林,参诸名宿。晚至白莲,参五祖法演禅师,顿彻法源。徽宗大观中,住潭州开福寺。政和三年卒,年六十一。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法演禅师法嗣。《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一百三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