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游会仙宫》给人一种如梦如幻、充满神秘与美丽的感觉。接下来,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来分析这首诗。
首先,诗中的“霏霏凉露湿瑶台”描绘了一种清凉的环境。“霏霏凉露”就像是细细的露水,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瑶台”可能是指神话中的仙境,这里给人一种神秘而美好的印象。
然后,“半夜吹箫月下来”这句话给人一种宁静的夜晚,月光皎洁的感觉。而且“吹箫”这个动作带有一种优雅和神秘感,仿佛仙人在月光下吹奏箫,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体验。
接下来,“山外春风将雨过”描绘了山外的春天,春风带来了雨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雨水滋润了大地,给大自然带来了新的生机。
最后一句“满庭撩乱碧桃开”则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碧桃开放,花瓣飘舞,让整个庭院都充满了生机和美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仙境、月光、春风和碧桃等元素,展现了一种美丽、神秘、宁静和生机勃勃的氛围。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仿佛置身于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中。这样的诗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美妙。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