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讽刺了社会上那些目光短浅、自私自利的小人。
开头两句说这种人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得失,根本不懂什么是道义和仁爱。他们读书读到伯夷叔齐(古代著名的贤人)的故事,居然怀疑历史上是否真有这样的人——因为他们的心里根本装不下高尚的品格。
中间四句用夸张对比:这些人的实际才能小得像一根草尖,但欲望却大得能撼动万斤重物。他们贪得无厌地索取,最终反而把自己困住,更可恨的是还会连累老百姓遭殃。
全诗像一面照妖镜,把自私者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诗人用"一莛芒"和"势万钧"的强烈反差,让我们看到贪婪者的可笑与可怕,最后落到"馀祸及生民"的现实危害,既有幽默感又发人深省。这种对人性弱点的精准打击,在今天看来依然鲜活有力。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